从省发改委领导岗位退下来后,长远发展问题考虑得少了。7月30日受邀参加省社科联、省发展规划研究院举办的浙江“十四五”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突破思路专家研讨会,又逼着自己去思考,在会上谈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与大家交流,并供决策部门参考。
关于面临问题
“十四五”时期与“十三五”时期比较,从宏观层面看,需求侧方面,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形势都相似,就是出口因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不确定性更大一些;供给侧方面,土地、劳动力、资金等要素供给仍呈现趋紧态势。供需两方面综合来看,有一个矛盾比较突出,就是有消费能力的无有效供给,有消费需求的无消费能力。具体到浙江,主要问题是经济规模做大了,但竞争力仍然不强;人民收入提高了,但均衡性仍然不够。当然这是拿更高的标准来衡量。这些问题做“十三五”规划时大都分析过。
与“十三五”时期比较,“十四五”时期最突出的差异是国际背景的变化,中美贸易摩擦以过去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在加剧,大有从“贸易战”向“修昔底德陷阱”演变的态势。从国内看,金融风险、实体经济的压力在进一步加大。意识形态之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短期内也难以从根本上消除。
记得做“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时,我们的基本思路贯穿了三个关键词:转型、创新、改革。用一句话说,就是出路在转型,关键要创新,根本靠改革。“十三五”规划中已把“创新”的地位摆得很高,《纲“十四五”发展思路从大的方面考虑,我认为也跳不出这些。我在想是不是要突出三个“动”,即开放带动、改革推动、创新驱动。原来开放含在改革中,面对“十四五”这样一个国际大背景,更要强调开放这件事,置创新和改革于开放之中。目标是要瞄准四个“深度”,即深度市场化、深度国际化、深度城市化、深度数字化。简单解释一下:
所谓深度市场化,就是要加快深入推进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真正让市场在资源要素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所谓深度国际化,就是要进一步扩大开放,遵循国际规则和惯例,坚持互利共赢原则,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向人类命运共同体迈进。
所谓深度城市化,对浙江来说重点有两个,一是加快推动从土地城市化向人口城市化转变,二是空间组织上以都市区统筹城乡一体化。目前不少人对都市区这个概念的理解还有些偏差,一说都市区就认为是超大城市、特大城市,至少也是区域性中心城市。其实,真正意义上的都市区,核心是中心城市,同时包括通勤半径范围内的广大乡村。所以说,建设发展都市区的过程,就是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
所谓深度数字化,不要单独理解成发展数字经济,也不能把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对立起来,搞成非此即彼的关系。应当说数字化比数字经济的内涵更宽泛。深度数字化,就是要实现数字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使其高度融合。
关于前期研究
我有这样一个看法,做“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能不能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一些概念性层面的思路上。前期研究我主张要在小切口的点上多下功夫,这样更有实际意义。
比如,如何更有效地制定实施政策?眼下有一种现象,对一件事重视了,就会上上下下政策满天飞,数量很多,目不暇接,但真正有质量、针对性强、管用的政策并不多。问题出在方方面面忙于第一时间出台政策文件,前期调研并不充分。还有出台政策的主体与兑现政策的主体并不一致,导致政策空转。我不太赞成动不动就搞成1 n政策体系。个人观点,在一级政府层面,如果一个文件能说清楚的政策,切莫人为扩大成n个政策文件,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总之,如何追求政策的高质量,是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又比如,对于开发平台建设,也不能像刮风一样,一阵刮东南风,一阵刮西北风。记得这些年来关于开发平台曾经出现过好几个热点,从产业集聚区到特色小镇,再到小微企业园区,应当说每一种类型的提出都有其较大的现实意义。可问题就出在有的地方像猴子掰玉米,掰一个扔一个。这种做法肯定是不可取的。因为不同类型企业对开发平台会有不同的需求,我们在土地资源配置上,在经济政策引导上,务必统筹兼顾。对于每种类型的开发平台,也存在不少值得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再比如,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已覆盖到小洋山岛上了,这对浙江来说,既是个机遇,也是个挑战。怎么办?比较欣慰的是,日前我们到舟山去调研,舟山已经在着手研究了。省里的“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也应当作为重点。现在尽管没有讲这是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但其实新片区的一些体制政策设想就是奔着自由贸易港去的。很显然,如果中国大陆要设立第二个自由贸易港,长三角区域肯定是首选,而洋山区域也将是不二选择。这是上海的机会,也是浙江的机会。浙江与上海联合起来共同谋划、共同推进,才能加快其进程。我认为这步棋下好了,会成为浙沪合作的典范,对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别的不说,对大洋山开发会带来新契机。由于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正在慢慢转移,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增长不如前几年那么快了,目前小洋山南侧码头设计能力是1850万标箱,其实智能化和装卸设备上去之后,吞吐能力翻一番也不成问题。如果光从国内箱量增长看,大洋山开发的需求确实不用那么急迫。但若自由贸易港政策落地在该区域,情况可能就会发生大的变化,国际中转箱量这一块将有较大的增加,大洋山开发的价值便会凸显。所以,对自由贸易港这件事,我们应该组织力量抓紧研究,而且与整个区域开发要统筹研究。
此外,研究长三角自由贸易港方案,应有多方案比较和备选,其中一个方案可把浙江自贸区部分区域纳入其中,作为油气全产业链特殊功能区。再是要把大洋山等区域统筹开发结合起来通盘谋划。
我举这些例子,无非是想说明一点,做“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抓住几个重点问题深入研究,比泛泛梳理一些新概念、新提法更重要。 (作者:黄勇 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 浙商发展研究院(浙商智库)副院长)
扫描二维码关注汉哲微信公众号,查看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