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中国经济“两个循环”需澄清三大误区
“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出后,各方对“两个循环”的讨论不断升温,但同时也出现一些理解上的误区。面对复杂外部环境,国内大循环被置于“两个循环”的主体地位。有声音认为这标志着中国经济将闭门造车,“停止开放向内转”。
2013年至2019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美国零售和食品服务销售总额之比上升十多个百分点,显示出中国国内市场具有较大增长潜力。为此,要继续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中国“世界工厂 世界市场”的国际分工合作新定位,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提高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对此并不认同,“这并非闭关锁国、主动脱钩,而是要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此举正是着眼于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走向制度型开放,打开国门搞建设。“两个循环”事实上对中国对外开放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将充分利用国内市场巨大潜力,进一步对外开放,吸引跨国企业投资、保持产业链完整性,推动全球化进程……
上海:长三角一体化纳入国企考核
2020至2022年,上海将推动各类投资公司等培育长三角区域内科创板上市公司70家,推进上海市国有企业与苏浙皖国有企业双向混改业务协同。近日,上海市国资委发布《本市国资国企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其中提出,2020年~2022年,上海国资国企全面实施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135”行动计划,并提出上述目标。
《行动计划》同时提出,上海市国资委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纳入相关企业法定代表人任期考核……
推动管理提升 助力国有企业改革
推动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深度融合,激发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国有企业改革要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大范围中持续深化。确保国有企业改革顶层设计、政策文件和方案举措真正落地,离不开国有企业管理层面的绵绵用力。新时代新阶段新征程,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理念与设想、目标与要求、策略与方法,尤其需要根植在初心使命、点滴细节、管理实践之中,进而不断绘就砥砺前行、基业长青、追求卓越的生动图景……
国企改革要在“动态平衡”中探索前进
2020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方案》)。从改革目标和时限要求可以看出,下半年国企改革将进一步提速,混合所有制企业变革发力、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国有资本投资深化、运营公司试点等多举措并举将指日可待。
然而,由于涉及资源、权力和利益的重新配置与调整等各种难题,国企改革面临一些深层次难题,亟须在认知层面加以明晰,在行动层面加以指引,以更好地攻坚克难,扎实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进程……
经济复苏再添力 宏观政策待深度显效
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连续4个月同比正增长;商品零售增长0.2%,实现年内首次由负转正;货物贸易出口增长10.4%,增速创下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至今的纪录,远远高于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8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7月主要宏观经济数据,下半年开局交出的首份经济“成绩单”,释放出更多经济加速复苏的积极信号。
专家指出,经济向好态势还在持续,全年保持稳定增长还有很多有利条件。不过,目前国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国内经济循环还有待进一步畅通。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改革开放力度,进一步激活市场主体,仍要加码发力。近日,多部门负责人频频表态,随着宏观政策效应深度释放,全年经济将实现正增长。
扫描二维码关注汉哲微信公众号,查看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