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在互联网公司任职运营管理岗,岗位职责是云平台维护、数据库管理、网络搭建等内容。然而,每天会有很多他“无法拒绝”的工作顺着微信窗口找到他:网络断了,系统卡了,office到期了,wps乱码了,打印机坏了,诸如此类繁杂琐碎的事情占用一天3/4的时间。用他的话说,我就是个修电脑的。在这种工作情况下,小a每天上班时想今天要好好工作,下班时想明天要找个新工作。
像小a这样的事例,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性格内敛却每天要自我激励给客户打电话的销售,不拘小节却得耐着性子一字一句改公文的文员,个性温和却要在台上激情澎湃地演讲去感染观众的讲师……
在职业生涯咨询的话题板块下,充斥着对未来迷茫、对工作抱怨、找不到价值和意义的求助贴。“干一行,厌一行”仿佛成了一句咒语,“职业倦怠”来的毫无征兆如影随形。
带着“自由主义”色彩的“自己系列”的是文章和书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席卷”和“盛行”。在书店随处可以看到,《你有权以自己的方式长大》《谁不想用自己的方式度过这一生》《以取悦自己的方式过一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等,最后一本书还有第二部,仿佛作者连来生怎么过都想好了。
可能能这么写书的人大概率真的能这样“做自己”吧,不过还有很多人却陷于“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在低落到尘埃的“生而抱歉”和在云端可以“做自己”的两个端点之间,更多的则是埋头在流水线上、格子间里、显示器前“沉默的大多数”。对于他们来说,在现有的工作和生活的客观局面里,寻找一味更加积极的心理良药,使其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工作和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就显的更加重要。
今天要说的这味良药就是——间接兴趣!
一、间接兴趣及其定义
间接兴趣是相对于直接兴趣而言的。简而言之,间接兴趣是对结果的兴趣,直接兴趣是对过程的兴趣。打个比方,爸爸和孩子在海滩边玩泥巴,两个人都很开心。小孩开心,是因为对在泥巴的搓捏和变形过程中感受到的探索和控制的快感。爸爸开心,是因为小孩玩的很开心他也很开心。小孩的这种开心就是纯粹的直接兴趣,爸爸的这种开心就是间接兴趣。同样,如图1所示,同样是喜欢读书,读书的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差异也很大。
图1 读书的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直接兴趣强烈、相对需要较少的意志力,个体能够自觉地付出时间和精力,同时不感觉到厌倦和困乏。比如很多科学家痴迷于研究科学研究,自甘清贫,废寝忘食。但是直接兴趣很难培养,需要个体有好奇心、探索欲,并且这种好奇心和探索欲在童年早期得到较好的鼓励、培养和支持。
间接兴趣则因为间接,所以可能“接”到很多方面,比如工作带来的收入、努力带来的掌声、奖牌带来的荣誉等等。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间接兴趣差异很大,总体来说,间接兴趣相对容易培养、开发,但是需要个体付出意志力来保持。
二、间接兴趣的意义
对直接兴趣的追求是人的一种本能,驱使着去个体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旅游、摄影、运动、充满挑战性工作等等。如果按照直接兴趣,在工作中,很多人会去自己想去的城市,选自己喜爱的专业,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和自己喜欢交往的人打交道,按自己的偏好的节奏工作。
可是在一个需要相互协作、高效率运转的现实的社会结构中,很多人去容易就业的城市,选择容易就业的专业,从事收入可以接受的职业,按照工作安排和别人打交道,按照工作计划开展工作。
在这种直接兴趣缺位的情况,间接兴趣的代偿作用可以使人以一种积极的方式来更好地适应工作和生活。但是如果能够主动开拓间接兴趣的边界和深度,那么对工作和生活将会有更加彻底的改观。
(一)开启正向思考的视角。对于缺乏直接兴趣的工作和事情,间接兴趣从另一个角度,开启了正向思考的视角。很多工作需要投入极大的时间、精力、耐心和意志力,就过程而言,如同没有沿途风景攀山,在疲惫、烦躁、厌倦袭来时,困在负面情绪里咀嚼没有任何意义。这时,想象工作完成之后带来的成就感、成长感和获得感,就是用间接兴趣在自我激励。通过间接兴趣来完成内部的心理建设和自我激励,可以获得更多能量。
图2 正向思考实验图
上图是一个正向思考实验图,通过这个图我们能理解正向思考对于内部的心理建设的重要的意义。当告诉你这些碗只有一个正面朝上,一旦你看见了那个朝上的碗,其他的全部都会变成朝上的,而且你再也“回不去了”。扣着的碗再也看不到。
(二)走出自我束缚的局限。完全靠直接兴趣工作和生活,很容易自我设限,三分钟热度。很多人做事情时,先想自己愿不愿、适合不适合、能不能。这种意愿和能力的前置使他懂得都是他愿意懂的,会的都是他想会的。最后,无法体验到一些有门槛的“直接兴趣”,也难以体会通过自我的提升使自己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从而发现以前无法发现的事物的那种快乐。比如跑步的过程人脑会分泌“内啡肽”使人产生愉悦情绪,但是这个过程是在有氧跑步30分钟之后才出现的,在这之前,如果因为枯燥和劳累就放弃,则无法有之后的新体验。
图3 间接兴趣促进直接兴趣的产生
(三)提高现实环境的适应。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客观的无法改变又不得不做的事。人每天为了维持正常的有机体运转,需要洗脸、漱口、刷牙、吃饭、洗澡、睡觉,为了维持正常的生活节奏,需要早起、上班、挤地铁、下班、做饭,为了维持正常的工作状态,需要开会、沟通、研讨等等。虽然很多人的梦想是“像电视剧里古代的富家少爷一样,每天带着身边的随从,去街上寻欢作乐。”,但是能实现这样或那样梦想的名额毕竟有限。在现实环境下,比起被动地接受,主动给予每件事它应有的意义,发掘存在的价值,培养对无法改变的事情的间接兴趣,更能让人适应现状。
三、如何培养间接兴趣
(一)提高感知力,发现习以为常的获得。注意力是很神奇的东西,习以为常的很容易忽视,很难感受到重要性。有的时候,需要刻意打破注意的惯性和钝感,以新的角度去认识和看待事情。很多看似琐碎不重要的事情背后都有存在的必要性,这种必要性就是间接兴趣隐匿的地方。
(二)增加投入度,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在人的心理结构中,能力、个性和动机是以一个整体的形式存在的,所以有的时候看似个性的问题,其实是能力的问题,而看似能力的问题,其实是动机的问题。比如有的人用内向来掩饰自己沟通能力的短板,让个性来背能力的锅。事实上,很多人不喜欢的事情往往是自己不擅长的事情,而很多人喜欢的事情往往是自己擅长的事情。因为喜欢所以擅长,但是如果不擅长,增加投入度,让自己擅长,就很可能让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也变得喜欢,从而逆转能力与个性和动机的循环结构。
图4 间接兴趣弥补直接兴趣的缺失
(三)扩大兼容性,尝试心智模式的改变。对于缺乏直接兴趣的事情,需要给间接兴趣留下充分的接口。尝试改变心智模式,去打破自己一贯的思维模式,去接纳原本自己反感、厌恶的事情,从一个更高地维度去俯视,这样就能够发现很多自己觉得乏味无趣的事情其实有很多有趣的地方。
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作为大脑奖惩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交织于工作和生活的全过程中,形成个体工作和生活的动力。如果说直接兴趣是进化几百万年带有动物属性的本能部分,那么间接兴趣就是体现高级属性的升华部分。觉察、探索、控制、创造间接兴趣,才能以更主动的姿态工作和生活。
最后,为了让这碗鸡汤更好地转化为营养,欢迎来参与汉哲管理咨询人才测评系统的《职业价值观量表测验》,汉哲职业价值观量表从利他主义、美感、智力刺激、成就感、独立性、社会地位、管理、经济报酬、社会交际、安全感、舒适、人际关系、追求新意等13个维度对个体的价值观进行考察,帮助您更清晰的认识和发现自己。
作者:汉哲管理咨询 张少杰
扫描二维码关注汉哲微信公众号,查看更多资讯